行业动态

社会热点

“城市看海”没有“速效救心丸” ——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完工项目“治涝答卷”成绩不俗

2016/7/19 中国建设报微信平台 点击:3828

    祸不单行。武汉,这座令人揪心的城市,还未从上一轮特大暴雨抗洪排涝中缓过劲儿来,就又迎来了新一轮强降雨。其实,武汉的遭遇并非个案。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79座城市发生局部内涝。触目惊心的场景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城市看海”注定会被社会舆论高度聚焦,而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备受质疑的新元素——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不就是专门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吗?咋不管用呢!无论是公开发表的言论,还是自媒体的小圈子交流,持有这种观点和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对于上述观点和看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中心副主任、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邢海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确实能对缓解城市内涝起到很大作用,但它是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就对海绵城市建设产生质疑,太过片面。”而同邢海峰持有类似看法的专家并不在少数。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表示,海绵城市建设能应对的降雨,是“平均降雨概率事件”。对于极端强降雨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应对方案,必须冷静分析,绝不可以就此对海绵城市建设横加指责,甚至是简单地否定。 
    具体到武汉的洪水围城,邢海峰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开发短视行为,没有处理好城市建设和湖泊、湿地、水系保护之间的关系。“武汉曾经是名符其实的‘百湖之城’,然而,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系统性,大面积填湖导致城市蓄水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城市的排涝能力,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规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退耕还林’一说,而某些城市的内涝治理,则需要‘退耕还水’。”李迪华则表示,武汉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原本就是低洼地、湿地甚至是湖泊,发生内涝,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物归原主”。“退耕还水”、“物归原主”,都需要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无疑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先进做法,而在我国用以引导这一发展方式的,便是以国家战略高度推行并日渐为人们熟知的海绵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除了频繁发布的各种政策、规则制度外,全国已先后分两批次公布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从2015年4月公布至今,3年的建设期已过半,完全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的项目或经过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的项目在缓解“城市看海”方面,是否切实发挥了作用?记者日前采访了不同类型的试点城市的相关负责人。 
    武汉是湖泊水系发达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据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节能处副处长彭波介绍,即便是遭遇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的降雨,作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两大示范区之一的青山示范区内已经改造完毕的“海绵项目”,整体表现不错,基本上没有出现内涝现象。 
    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庆悦来新城目前已开工海绵城市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负责该试点建设的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寄然表示,已经完工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都通过了雨季的“初考”,且该市遵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准则,已形成了一套结合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 
    作为丘陵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遂宁不仅建设进展迅速,且效果明显。遂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明华告诉记者:“全市已启动实施52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3个项目已经完工,已对马房街片区、川中大市场片区等45个城区内涝点进行了全面整治,内涝得到了有效治理。以川中大市场为例,75%的雨水都可以通过透水路面直接渗透吸收。” 
    萍乡是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该市建设局局长李新民表示:“萍乡市目前已完工的14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部经受住了今年入汛以来数场大雨的考验。” 
    嘉兴是中部水网密布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技术服务组组长朱虹表示,全市已经完工的湖滨花园小区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经受住了6月以来的几场大暴雨,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而镇江市,则是利用“海绵+”在海绵城市建设最难啃的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成功“突围”的试点。据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市给排水管理处处长胡坚介绍,虽然今年降雨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市区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内涝现象,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开始显现。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同城市内涝治理之间的关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慎志认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控制雨水径流、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是破解城市内涝的根本所在。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则表示,过去,城市最怕的是外江洪水,但现在每年绝大多数城市受淹,都是暴雨内涝所致。城市缺少现代化内涝防治体系,不仅仅是管网建设不足,还包括蓄、滞、分、渗、调等综合性手段以及一系列法规、政策的调整。 
    无论是上述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提交的“治涝答卷”,还是业界专家的观点,都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确实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尽管目前各试点城市在项目建设方面正在持续加码,但若是把海绵城市建设当成能在短时间内终结“城市看海”的“速效救心丸”,怕是注定要失望。因为,任何违背科学规律的强求,都只能是一厢情愿。 
来源:中国建设报微信平台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Q2NDYxNg==&mid=2651484855&idx=1&sn=9bd6ddb02201c3f43c38dfd35778bfca&scene=1&srcid=0718cVzT3m4sEAPmlrLJKTyt&pass_ticket=s2MIxoYRz4COOHCVkn63IhcyO3d1gLgtipnZc2MbjbgK9K3f9v31L5vAFm%2Bbuy84#rd

打印|关闭

0